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粤港两地经贸往来不断加强。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广东省与香港地区贸易规模从1997年的2798.5亿元人民币,大幅攀升至2021年的1.17万亿元,年均增长6.1%,香港地区回归25年后两地贸易规模是香港地区回归当年1997年的4倍。
经贸成果丰硕的背后离不开在粤港资机构和商协会、企业的付出和努力。广东省香港商会(以下简称“商会”)会长、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咨委会)代表委员罗慧馨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时介绍,商会成立22年,截至目前有超过500家会员单位活跃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从现代服务业到智能制造,从城市建设到兴办学校,他们深度参与城市发展,也见证了两地融合发展。
2021年,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作为首批代表委员,在过去一年里,罗慧馨参与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包括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庆盛片区港式国际化社区规划等,现阶段,她还在不断推进港式医疗服务内地试点工作。
采访过程中,罗慧馨频频感叹“中国速度”“南沙速度”。随着《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正式发布,在罗慧馨看来这将为港商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她也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发挥商会的作用,为推进大湾区建设、粤港合作贡献港商的智慧和力量。
谈专业人才发展
南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提升三地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关键。作为专业人士代表,您在内地发展经历多个阶段,结合您过去的发展经历,您认为未来在专业人才发展方面,该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升?
罗慧馨:2004年,我在公司派遣下,第一次来到内地工作,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帮中国大酒店完成品牌重塑。刚开始会担心难以适应,毕竟两地的城市文化、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那时广州算得上国际五星级的酒店其实不多,2010年亚运会前后,才迎来发展高潮,酒店行业百花齐放。很幸运,在这一期间我有机会参与多个酒店项目建设,包括筹备广州香格里拉酒店、珠江新城第一间五星级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的运营工作等。
一直以来,香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都走的比较前,和国际接轨,以香港的酒店行业为例,高管大多来自国外,运营和管理模式偏西式。为了能够吸收香港先进的做法,在刚来内地的头五年,我经常会邀请香港的同事过来广州做培训。现在不同了,过去十多年里,内地酒店行业发展蓬勃,吸收了很多具有国际视的专业人才,无论是学历还是服务意识,基本能满足甚至超过岗位要求,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实现就地培训转化,不少部门主管便来自本地。
香港是国家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但香港背靠祖国也迎来了一次次发展机遇。现阶段,粤港两地在规则衔接方面也不断有新的突破,港人应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视野,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香港所长。未来将加大行业交流频率,加速人才融合发展,为两地青年发展造就更多湾区机遇。
商会是桥梁 助力港商内地发展
南都:广东省香港商会成立至今已有22年的时间,这一期间为两地商贸往来做了哪些贡献?
罗慧馨: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是1993年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非营利、非政治性机构,见证内地的发展近30年。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武汉等地区共设有11个香港商会。其中,广东省香港商会的前身是中国香港(地区)商会-广东,成立于2000年1月,现时会员大部分集中在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
商会成立至今,得到众多热心社会事务的香港同胞的支持。在不久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正式担任广东省香港商会永远荣誉会长职务,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也是商会名誉会长,他们对商会发展给予支持,并通过商会持续关注内地港人的情况。
商会是一个桥梁的角色,在内地,我们致力于服务广东省的港人、港企。在香港,我们希望能够为想要来内地发展的港资企业、香港青年提供帮助。我也曾是商会的受益者,刚来到内地时便加入商会,通过参与商会的各项活动,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圈。
深化粤港合作是国家推动更高水平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布局。我们积极响应并持续推动商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工作,在香港贸发局的协助下,我们在大湾区内多个城市如深圳、东莞等地设立联络处,期间,我们共同发起“走进系列”活动,组织香港同胞到内地城市走访考察,了解城市发展和行业机遇。
这一期间,也有不少港商深度参与区域建设,如新鸿基庆盛枢纽综合体项目是南沙试点引入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首个试点工程。还有即将开学的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从提出想法到落成,前后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再次印证了“中国速度”。
南都:近年来,商会方面也加大青年方面的相关工作,如何帮助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湾区发展?
罗慧馨:青年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也是香港未来发展的希望。在香港,青少年有机会接受高水平的教育,但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内地不同,市场广阔机会多,尤其是在内地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非常多的新的机会。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鼓励香港青年来内地发展,也为他们能在内地发展提供帮助。
去年,我们携手香港驻粤办、香港贸发局共同发布大湾区青创地图,分享大湾区内地不同城市的创业机会。发动商会成员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香港青年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了解内地。
香港青年要多来内地走走看看,只有勇敢走出第一步,才会遇见海阔天空。
聚焦湾区机遇 为南沙发展贡献港人智慧
南都:您也是咨委会首批委员代表,在近期国务院也发布《南沙方案》,将对香港同胞带来哪些发展机会?对于南沙未来发展您有何期待?
罗慧馨:2021年4月,咨委会正式成立,代表委员任职期为三年,在过去一年半的任职时间里,在参与南沙建设过程中,做了很多我从未想过的事,例如筹办民心学校,从未接触过办学工作的我,会亲身经历一间学校从无到有的过程,包括现阶段的招生、饭堂筹备工作等,都需要亲自完成。
《南沙方案》发布前,我们已经把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沙,一周有一半的时间会在南沙。香港同胞也很关心、关注南沙发展,在《南沙方案》发布后,我接到了很多咨询电话,不少港商希望进一步了解南沙的发展机会。这一期间我们举办“走进南沙”系列活动,带港商到南沙考察,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南沙方案》提出不少港澳人士优惠政策,这是政策最大的亮点之一。和香港同样的税收待遇,对于来内地发展的香港青年来说,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从普通市民的角度出发,一个地方能否吸引我留下来,关键是各项配套要完善,服务要便捷。在《南沙方案》中提出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参照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投资运营管理模式,在南沙建设由地方政府全额投资、引进港澳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大型综合性公办医院。开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陆路转运服务,率先在南沙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等。这是《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实施后又一新举措,将为香港同胞融入湾区发展提供便利的环境。
现阶段,我们正在积极推动落实首个香港全科医疗服务试点,引入港式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在南沙的香港同胞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未来将延伸出全科医生培训,为内地医疗服务发展贡献一份力,为南沙发展贡献港人智慧。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